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 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 知足者富。强行者有志。 不失其所者久。死而不亡者寿。
第三十三章一笑解
原文: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 译文:知道世人善恶乱象等可称为有智,自知生命最渴求的是返朴归真就叫明。
原文: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 译文:能战胜别人叫做有力,能超越自我的束缚叫做强。
原文:知足者富。强行者有志。 译文:知足的人就是富有,因为生命之朴得以保全,身心自然健康,而且生活快乐和谐。能坚持不懈不受外界干扰的修为从道就叫有志。
原文:不失其所者久。死而不亡者寿。 译文:不失其道真者称为久。死而不亡者称为寿。
当心灵已经无有自我的束缚,无论身体活着或死去,都会融合于无生无灭的大道状态,人之心灵(本真)就会成为永恒无死的道,此时身体的生与死已经没有差别,那个真正的人(心灵)成了自己的主人,而且永恒不灭。
人自我心智的每一个念想,都会使生命无形的内在产生灵应,恐惧什么就反易创造出什么,当然渴求什么也可能会得到什么,忧虑、烦恼、愤怒……,都会创造出生命的不同。
只有得道之人的意愿才会完全的实现,因为其不是用自我之心求愿,而是道之神意的直接创造,每一念皆是创造,而此“念”非人自我之念,它生发于空无之意中。
自我心智的创造能力有很大阻碍而变的弱小,就好似几万伏的电能经过变压器的输出,已经只有几十伏了。而阻碍在于一个强大硬厚的自我,自我越繁杂沉重则能力越弱。
先天的强弱直接决定人的命运,后天的行为智慧皆局限于先天能量的强弱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