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 善者,吾善之,不善者,吾亦善之,德善。 信者,吾信之,不信者,吾亦信之,德信。 圣人在天下,歙歙焉,为天下浑其心,百姓皆注其耳目,圣人皆孩之。
第四十九章一笑解
原文: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 译文:圣人没有平常人的自我之心,以百姓之心为心。
开悟者已没有自我心智存在,所以其存在状态是深邃灵妙的空无,此空无决非人自我想象的空无之象,它的灵妙可谓神奇。当无人在时它是空灵的状态,当有人在时它的无便会显现其人的生命状态,于是圣人的生命状态中成了其人的生命状态,包括此人之生命从古始出现第一人至现在的状态,而且一接触此人便立时即可显现,其人是善或恶,思和欲等无一漏失的影显于圣人的空灵存在里,其人走后又恢复空灵本象,圣人生命中的空无存在状态,可以说恰似明镜一般。人的生命中没有了自我存在,自然会有神性的存在。
天下生命的状态,都无一漏失的显现在圣人的存在里,所以天下事物在圣人的存在状态中皆清晰知晓,但圣人一般只守于无为的存在状态,不干预凡常事物的自然蕴化演变。但圣人的存在益于天下万物,其存在的道足以改变事物的命运。
圣人在世间的存在是益人助道,其生与死无有区别,所以才有前古圣人为了宏道,让几千年以后的人们能够知道,宁可赴死也不苟生的现象,他本来是可以改变这一切的。
原文:善者,吾善之,不善者,吾亦善之,德善。 译文:善良的人,我善待他,不善良的人,我也善待他,此为德性自然的本质而善为。
原文:信者,吾信之,不信者,吾亦信之,德信。 译文:有信的人,我信他,无信的人,我也信他,此为德性自然的本质而信然。
有道之人无自心,随和一切生命但却超然一切,所以真假好坏善恶皆无分别,一切尽是生命的体现,圣人始终大爱待众生,犹如待自己天真无知的小儿。
原文:圣人在天下,歙歙焉,为天下浑其心,百姓皆注其耳目,圣人皆孩之。 译文:圣人生存于天下时,其空无安祥的生命信息在世间作用巨大,为天下人净化邪妄心念意识,回归纯朴而发挥功能。百姓皆习惯从耳听目看来专注外在事物,使世物逐渐繁杂乱象生发,而圣人却能引导百姓返归婴孩时的纯朴状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