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经》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 无为而无不为。 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
第四十八章一笑解
原文: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 译文:人的自我是从一岁左右的时候生成的,当小孩知道了我的什么的时候就是自我生成之时。后来经过父母及周围接触的人的不断“培养”,自我渐渐加强,成人后接触社会更广泛,自我也就更强大,甚至完全丧失了真知真见。于是人们只能生存于道的表象里,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了。自我越强大就越固执浮躁,自我弱小时则相对趋于安静随和。
自我从小孩时就专门培养对事物的某些认知观念,那么容易生成自我的逻辑观,所以很多国家和父母等都注重从小培育儿童的思想逻辑。如果从小被培养打斗杀人侵略他国是英雄,那么人就会成为斗士。如果从小被培养当官发财是光荣幸福,那么人就会成为自私贪婪无爱心的人。这都属于人纯朴而成器物。
从道修道最筒单直接的方法,就是通过使用某些方法使疯狂浮乱失控的自我头脑安静下来,进而入于生命深邃之道。比较适合大众的方法有观鼻呼吸、观腹息、观自在、观玄窍、观各种动作等。较为通用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时刻觉察观照自己身体、言行、思想、情感、灵生等,必要时可配合释放压抑法使心清净,适时进行静坐、静站、静卧、静行等。如此始终在任何修为阶段都持之以恒,必会达成归真。
持之以恒不断的始终观照自己的存在,自我就会因失去本真的认同而逐渐减弱损少,这是必然的结果,自我一直生生世世就靠我们的认同才得以生存。人若不认同自我的一切就会使其失去能量供给来源而减损,损之又损,以至达到无为状态,也即是得道。
修为者需做到以下三个方面;一是持之以恒超然的觉察自己在生活中的当下,不被纷繁迷欲的世界所惑而沦陷其中。二是时刻觉知身体的一切感受和一切变化,恬淡无忧视生死于度外。三是悟道修道至一定阶段时,会进入道无形之内观,就可能会有空无之境中化生的仙佛神灵及妖魔鬼怪等灵生境象,应有超然于上的智慧,始终觉知自己的存在,清晰地享受和体验自己的存在和一切的玄妙,如此才能做到对灵生现象无认同、无执着、无恐惧、无期盼、无动心,最终超越玄灵之所现处,进入道的终极,也即是空无,也即是终极的爱与喜悦。
观照只是通向大道的基本方法,当观照至自我头脑完全能静止时,就会进入自我的空无,也即是观照者本在的自己。而此时自我的空无之状与道近似,但其与道的本质仍然相差甚远。此时应全然放下一切的执着,连空无之象也要彻底放弃,也无有任何期待发生什么的隐念,完全进入心死之状。此时此刻的修行已无需再做任何事,静静的静静的存在着,道终会有一天降临于自己,于是在某一时刻,自己会在瞬间变成那个巨大的生命状态,自我的一切才最终被粉碎。
原文:无为而无不为。 译文:无为而无所不能为,这是道的功能,天下万物皆出于道的创造,也可以称为神的创造。当一个人没有了自我心智的存在,就会毫无阻碍的被神充填,神也即是道,于是一个人的身体再不是过去那个人的居所,他的身体成了神的居所,神是具有创造一切的能力的,和人的自我所不同的是,神的创造不需要经过思考,其念头的生发和创造是同时的,是在道的空无之间发挥作用,空无之间被改变则外在事物随之而变,因万物存在的根本就在空无之处。
那个成道的人,具有和道一样的功能,事实上他们已是一个整体。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与道一体,只是常人有自我在那里堵塞着通向生命的关口,使道不能完全的充盈于他。
自我也是道性的创造,道给了每个人充分的自由选择和创造,所以道不会再干预自我的选择,尽由人们从迷茫中认清真相,最终超越自己,回归自己本真之所,这可以说是道创造出的游戏规则,它就是这样存在的。
原文: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 译文:治理天下要总是处于不干预人民的状态,若是以繁琐之政来治理,不会使天下安定和谐,人民必越来越刁钻难管,这都是智诈的出现造成的结果。
管理与被管理,智诈与反智诈不断成长,社会就会越来越复杂,于是乱象纵生……。
|